姓 名:汪丽君

职 务:建筑系系主任,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分委会副主席、天津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健康人居环境与智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职 称:教授

单 位:建筑系

专 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邮 箱:wljjudy@tju.edu.cn

 

教育背景

2003,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工学博士

2000,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建筑学硕士

1997,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建筑学学士

 

专业履历

2014/6-,太阳集团tyc5997,教授

2006/6-2014/5,太阳集团tyc5997,副教授

2003/4-2006/5,太阳集团tyc5997,讲师

2020/1-2020/2,日本东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

2019/1-2019/2,新加坡国立大学(NUS)高级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

2010/8-2011/7,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VA)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

 

本科生教学

建筑设计(三年级)

 

研究生教学

建筑类型学(核心理论课+设计studio)

 

科研方向

1、建筑类型学理论与设计方法

2、健康人居环境

3、全龄友好住区更新

4、城市形态学与城市风貌特色

5、历史环境再生

 

近期学术成果

基金项目

[1] 2021/1-2025/1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中华语境“建筑-人-环境”融贯机制的当代营建体系重构研究》(52038007),第三参与人,负责“中国现代建筑理论类型学设计方法研究”子课题,在研

[2] 2024/1-2026/12,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揭榜挂帅项目“城市高强度片区优化设计关键技术”子课题“基于亲和感的空间包容性优化技术”(2023YFC3807404-3),在研

[3] 2020/1-2023/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旧城区户外小微公共空间适老性研究》(51978442),在研

[4] 2023/1-2024/12,主持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天津市打造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圈的社区更新路径研究》(2022JWZD06),在研

[5] 2019/1-2019/11,主持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大调研“结对子”项目《健康宜居视角下天津市既有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对策创新研究》(19020130),已结题

[6] 2018/1-2018/9,主持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大调研重点项目《健康宜居视角下天津市既有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对策创新研究》(180502008),已结题

[7] 2013/1-2015/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冀中南地区历史环境再生中的类型结构与形态演进研究——基于类型-形态分析的方法》(51208338),已结题

[8] 2015/1-2018/1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古代教育建筑设计思想与实践研究》(51478293),第二参与人,已结题

[9] 2013/11-2016/11,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资助项目《能源自维持住宅原型中试及虚拟建造工本定价研究》(2013BAL01B02-3),第二参与人,已结题

[10] 2011/2-2013/12,主持2010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基金研究项目《历史环境的人文解析与再生研究——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的分析》(10YJCZH144),已结题并获A级鉴定

[11] 2008/10-2010/6,主持2008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研基金研究项目《建设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天津既有住宅再生的适宜模式研究》(TJYS08-013),已结题并获A级鉴定

[12] 2006/1-2008/12,参与国家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地域主义与当代乡土建筑创新研究》(20050056027),第一参与人,已结题

[13] 2004/1-2006/1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建筑形式构成分析及图式语言研究》(50378060),第三参与人,已结题

专著教材

[1] 汪丽君. 《建筑类型学》(第三版):住建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A+U 高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教材,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天津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教材建设项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4

[2] 汪丽君,刘荣伶,孙旭阳.《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与适老化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12(获2022国家出版基金)

[3] 汪丽君,舒平,卢杉.《城市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12

[4]《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地域性建筑》专题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0

[5] Daniel Bluestone[美]著,汪丽君,舒平,王志刚译.《建筑、景观和记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1

[6] 汪丽君. 《建筑类型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

[7] 崔昕,汪丽君、舒平. 《建筑学及相关学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8] 徐良,汪丽君,舒平. 《建筑专业英语学习教程》(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3

[9] 汪丽君. 《建筑类型学》(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8

[10] 舒平,徐良,汪丽君. 《中小学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11] 汪丽君,舒平. 《类型学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2

[12] 舒平,汪丽君,钟声. 《SOM建筑师事务所建筑与规划1995—200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13] 汪丽君,舒平.《停车场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9

[14] 汪丽君,舒平.《20世纪名流别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

[15] 汪丽君,舒平.《格瓦思梅及西格尔联合事务所作品专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

[16] 汪丽君,舒平.《世界建筑史丛书》—《罗马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教学获奖

1、2021/9,独立撰写《建筑类型学》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是我国教材建设领域最高奖项,也是天津大学唯一获奖的研究生教材

2、2022/10,主持“积微成著 笃行致远 惟实励新”《建筑类型学》教材与课程思政建设 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天津大学研究生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23/,作为骨干成员参与获评了国家级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4、2021/4,独立撰写《建筑类型学》获首批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研究生教材,并再次入选住建部“十四五”教材出版计划

5、2023/10,主持《建筑类型学》获评天津大学首批优秀研究生学科核心课程

6、2023/5,作为负责人主持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建筑类型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优秀结项

7、2021/6,作为负责人主持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建筑类型学》e-learning教学平台慕课课程体系建设“,优秀结项

8、2021/11,主持《建筑类型学》获评2021年天津大学研究生优秀教材建设特等奖

9、2020/6,主持《建筑类型学》课程获天津大学研究生优秀在线课程一等奖

10、2018/3,参与《建筑学研究生专业学位全英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获天津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重要学术论文

[1] Wei Jia, Lijun Wang*, Hong Heng Chong. Resulting of pedigree and topology of centripetal spatial schema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ities[J].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Volume12, Issue4 (2023):664-682(AHCI检索,JCR Q1区)(通讯作者)

[2] Shan Lu, Wonseok Oh, Ryozo Ooka, Lijun Wang*.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in Small Public Urban Green Spaces on Older Adults’ Mental Restoration: Evidence from Tokyo[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9(9):5477.( SCI&SSCI双检索,JCR Q1区;收录号:000799246100001)(通讯作者)

[3] Xuyang Sun,Lijun Wang*, Fei Wang, Sahar Soltani. Behaviors of seniors and impact of spatial form in small-scale public spaces in Chinese old city zones [J]. Cities,2020.12:107 (2020) 102894( SCI&SSCI双检索,JCR Q1区,收录号:000594764100003)(通讯作者)

[4] Xuepeng Shi,Abel Tablada,Lijun Wang*. Influence of two motion types on solar transmittance and daylight performance of dynamic façades [J]. Solar Energy,2020.5: 卷201, 561-580(SCI一区期刊,收录号:000525783500053)(通讯作者)

[5] 卢杉,舒平,汪丽君*.住区绿地空间恢复性特征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路径与效应[J].南方建筑,2023,(10):11-19(北大核心/CSCD)(通讯作者)

[6] 曹兰玉,汪丽君*,叶兆丽.基于老年女性健康行为促进的住区公共空间研究进展述评[J]建筑技艺,2023,29(06):5-11(通讯作者)

[7] 卢杉,汪丽君*. 住区绿地空间促进老年健康效益的空间特征研究述评[J]. UED城市环境设计,[J]. UED城市环境设计,2023(06):13-19(通讯作者)

[8] 汪丽君*,苑思楠,王志刚,张龙,赵建波. 历史环境再生中类型学设计方法与数据支持的教学探索[J] 城市设计,2023(02):60-67

[9] 史学鹏,汪丽君*,解旭东. 建筑自适应表皮概念解析与研究进展[J]. 建筑学报. 2022,(S2): 65-69 (北大核心/CSSCI)(通讯作者)

[10] 汪丽君,贾薇. 中国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的溯源与流变[J]. 南方建筑,2022(2):47-54(北大核心/CSCD)

[11] 史学鹏,汪丽君,解旭东. 居住建筑自适应表皮设计方法[J]. 南方建筑,2022(11):77-85(北大核心/CSCD)

[12] 殷彪,汪丽君*,宋苑震. 形态演变和驱动发展:天津城市空间拓展与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24(02):(北大核心/CSSCI)(通讯作者)

[13] 汪丽君*,贾薇. 结构理性视野下中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现代转型的思想演变特征解析[J]. UED城市环境设计,2021(08):13-19

[14] 卢杉,汪丽君*.城乡社区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人口与发展. 2021,27(05):36-45(北大核心/CSSCI)(通讯作者)

[15] 刘荣伶,汪丽君*. 回归情感化的日常精神: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内涵解析 [J].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2):40-47(北大核心/CSSCI/CSCD)(通讯作者)

[16] 汪丽君,贾薇,罗力阳. 秩序的多义性: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空间中的透明性模式解析[J]. 世界建筑. 2021,(09):65-69+138

[17] 孙旭阳,汪丽君*,廖攀,顾宁.旧城区街角小微公共空间老年人自发参与性研究[J]. 建筑学报. 2021,(S1): 65-69 (北大核心/CSSCI) (通讯作者)

[18] 舒平,张冉,汪丽君*. 既有住区“社会向心空间”自发参与性探究[J].建筑学报,2020(2):50-55 (北大核心/CSSCI)(通讯作者)

[19] 汪丽君,史学鹏. 举重若“轻”——当代轻型建构的适应生成之路[J]. 南方建筑,2020(2):104-111

[20] 汪丽君,史学鹏. 动态表皮类型对采光和能耗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折叠和旋转表皮为例[J].建筑节能,2020(3):40-44+50

[21] 汪丽君. 基于设计思维创新对未来建筑教育的思考 [J].当代建筑,2020(5):128-130

[22] 孟雨,汪丽君*.  西扎创作中的认知运作因素及关联解析[J]. 新建筑,2020(6):60-65

[23] 汪丽君. 成为彼此的守护者-—建构基于“邻里健康单元”的城市住区空间系统[J].建筑实践(中国建筑学会会刊),2020(08):44-45

[24] 卢杉,汪丽君*. 基于老年人感知的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形态特征感知量化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05):56-61(通讯作者)

[25] 汪丽君,刘荣伶. 大城小事·睹微知著——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的概念解析与研究进展[J]. 新建筑,2019(3)104-108

[26] 汪丽君,卢杉,舒平. 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健康环境与优化策略研究——以T市为例[J]. 理论与现代化,2019(6):77-86

[27] 吴琼,史学鹏,朱丽,汪丽君. 智慧太阳能广场——2019首届国际光伏建筑设计竞赛作品一等奖[J].建筑学报, 2019(S2):138-139

[28] 汪丽君,刘荣伶. 天津滨海新区小微公共空间形态类型解析及优化策略[J]. 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1):140-144(CSSCI/ CSCD检索)

[29] 汪丽君,刘振垚. 以历史作为一种设计逻辑——拉斐尔·莫内欧在阿托查火车站改扩建设计中的类型学方法解析[J]. 南方建筑,2018(02):102-106

[30] 汪丽君,刘振垚. 人文·场所·记忆——拉斐尔莫内欧建筑类型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 建筑师(186),2017.4

[31] 汪丽君,孙旭阳,史学鹏. 基于绿色能源被动应用的城市高密度区地下公园原型构思设计[J]. 建筑新技术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8

[32] 汪丽君,刘荣伶.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视角下的小微公共空间与情感反应关联机制研究—— 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J]. 建筑新技术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8

[33] 王晶,汪丽君. 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铁路遗产园区模式研究—以吉林四平市中东铁路遗产园区设计为例[J]. 工业建筑,2014.12

[34] 温雨鑫,舒平,汪丽君*. 微环境模拟下的城市历史环境性能优化研究[J]. 城市建筑,2014.08(通讯作者)

[35] 汪丽君. 基于历史环境再生视野的建筑设计思维教学研究[J].中国建筑教育,2013.10

[36] 舒平,李杰,汪丽君*. 再生视角下的城镇特色营造——以故城运河沿岸保护性城市设计研究为例[J]. 城市空间设计(31),2013.6(通讯作者)

[37] SHU Ping, PAN Yunsheng, Wang Lijun*.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in Xianghe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3(6)(通讯作者)

[38] 汪丽君,杨桂元.“诗意”的建造——混凝土的表现之美[J] . 新建筑,2012.5

[39] 汪丽君,张晰. 自然重塑——生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研究[J]. 建筑学报. 2012,(S1):114-117,(北大核心)

[40] 汪丽君. 历史环境的可持续再生策略研究[J] .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3),2012.1

[41] 汪丽君,舒平,候薇. 冲突、多样性与公众参与—美国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历程研究[J] . 建筑学报,2011.5

[42] 汪丽君,刘兰. 光影诗篇——墨西哥建筑艺术中的地域智慧与启迪[J] . 新建筑,2011.1

[43] 汪丽君. 历史环境的人文解析与再生研究——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的分析[J] . 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2

[44] 汪丽君,杨桂元. 基于地域性反思的实践——墨西哥当代建筑中的混凝土表现[J] . 建筑师,2010.10

[45] 汪丽君,寒梅. 建设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对东西向住宅适应性的优化设计研究 [J] . 建筑学报,2010.3

[46] 汪丽君,舒平. 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研究——以邯郸市广府古城保护与周边湿地生态修复设计为例[J] . 建筑学报,2010(学术专刊4),2010.11

[47] 汪丽君,刘亚东. 产业化视角下天津既有住宅改造的适宜模式研究 [J] . 建筑学报. 2010,(S1):44-46,(北大核心),2010.4

[48] 汪丽君,舒平. 内在的秩序——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特征的比较研究[J] . 新建筑,2010.1

[49] 汪丽君,舒平. 设计思想中的形式——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审美取向的比较研究 [J] . 华中建筑,2008.10

[50] 舒平,汪丽君. 天津市杨柳青新中式住宅[J],建筑学报,2006.4;

[51] 汪丽君,舒平. 理性之美—德国建筑师昂格尔斯的建筑创作研究[J],建筑师,2006.4;

[52] 汪丽君,舒平.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J],建筑学报,2005.8;

[53] 汪丽君,舒平. 在舒适表象的背后——对西方当代居住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J] . 新建筑,2002.6

[54] 汪丽君,彭一刚. 以类型从事建构──类型学设计方法与建筑形态的构成[J],建筑学报,2001.8;

[55] 汪丽君,舒平. 转变的先兆—对未来建筑的类型学思考[J] . 新建筑,2001.10;

[56] 汪丽君,舒平. 妹岛和世和她的“住宅研究”[J]. 规划师,1999.2

会议特邀报告

[1] 汪丽君.高校居住类建筑设计教学回顾与展望,中国建筑学会70周年学术活动论坛“新时期住房发展研讨会”(2023.7.18北京,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

[2] 汪丽君. 住区绿地空间促进老年人健康效益的空间特征与作用路径[C].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健康建筑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分论坛(2023.5.16,沈阳,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3] 汪丽君. 回归情感化的日常精神:旧城区街角小微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筑龙学社VIP 学术直播讲座,2023.3.31

[4] 汪丽君. 城市历史环境再生中类型学设计方法与数据支持的教学探索[C]. “城市更新与价值重塑”——2022年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教育论坛(2022.12.3,天津,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太阳集团tyc5997,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5] 汪丽君.住区绿地空间促进老年人环境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与优化策略[C].”健康建筑大讲堂”第十四期主讲嘉宾(2022.12.30,北京,中国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等联合主办)

[6] 汪丽君. 咫尺隙地:老城区社区的街角小微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C]. 第十四届全国既有建筑改造大会,“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分论坛”(2022.9.8,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全联房地产商会、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7] 汪丽君. 住区绿地空间促进老年人环境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C].第十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健康建筑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分论坛(2022.7.13,沈阳,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会议论文

[1] Jia Wei, Wang Lijun*. Evolution of Landmarks in the Centripetal Spatial schem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ities: A Case Study of the Old Quarters of Tianjin and Xi'an [C]. The 30r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ISUF 2023). Belgrade, Serbia. 2023. 09(我校界定的高水平C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2] Jia Wei, Wang Lijun*. A study on the type pedigre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centrality spatial schema [C]. The 29r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ISUF 2022). Lodz and Krakow, Poland. 2022. 09(我校界定的高水平C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3] Yin Biao,Wang Lijun*. Interface regeneration and Place-making——Spatial revitalization of Shapowei historical environment in Xiamen [C]. The 29r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ISUF 2022). Lodz and Krakow, Poland. 2022. 09(我校界定的高水平C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4] 史学鹏,汪丽君*. 基于神经网络的居住建筑自适应表皮产出性能预测方法[C]. 2021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 2021.12.(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指导研究生,我校界定的高水平A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5] Xuepeng Shi,Abel Tablada,Lijun Wang*,Wu Qiong. The Impact of Dynamic Façade Typology on Daylight and Energy Performance:Comparing Rotation and Folding Motion [C].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Energy (ICAE2019). Västerås, Sweden. 2019.08.(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指导研究生,我校界定的高水平A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6] Wang Lijun,Lu Shan. Quantitative Study on Perception of the Public Spac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xisting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 in China Based on Psychophysics [C]. The 26r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ISUF 2019). Nicosia, CYPRUS. 2019. 07(我校界定的高水平C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7] Wang Lijun,Sun Xuyang.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bout the Behaviors of Old People in Street-corner Small-scale Spaces in the Old Town of the City[C].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eing in a Foreign Land. Adelaide, Australia. 2019.06

[8] Wang Lijun,Sun Xuyang.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eniors’ Behavior in Street-corner Small-scale Public Space[C]. The Australi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2019(TASA Conference 2019: Diversity & Urban Growth). Sydney, Australia. 2019.11

[9] 汪丽君. “积微成著 笃行致远 惟实励新”《建筑类型学》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改革思考[C].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4.(2023.4.23在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做分会场专题演讲,本会议为建筑教育领域国内最高规格学术会议)

[10] 汪丽君. 天津大学研究生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建筑类型学”教学模式改革与示范教材建设[C].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1.(2018.11.24在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做分会场专题演讲,本会议为建筑教育领域国内最高规格学术会议)

[11] Wang Lijun,Lu Shan. The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Public Open Space in Neighborhoo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 Elderly Health—A Case Study of Tianjin [C]. 2018 健康人居环境国际研讨会. Wuhan, China. 2018.10

[12] 汪丽君,卢杉. 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健康环境特征及优化策略[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中),2018-10-20:307-316

[13] Rongling Liu, Lijun Wang*.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Mechanism Between Small Public Spaces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in the“Human-Scale Urban Form”Perspective — Take Tianjin Wudadao Area as an Example [C]. The 24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ISUF 2017). Valencia, Spain. 2017.09.(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指导研究生,我校界定的高水平C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14] Wang Lijun,Sun Xuyang.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lf-construction mode of rural dwellings in the suburbs of Tianjin[C]. The 5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rchitectural Science Association (ASA 2016). Adelaide, Australia. 2016.12(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15] Wang Lijun,Liu Rongling.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Small Public Spaces in Binhai New Area(BNA), Tianjin — A Case Study of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TEDA) and Shanghai Road Residential Blocks[C]. The 23r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ISUF 2016). Nanjing, China. 2016. 07(我校界定的高水平C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16] 刘荣伶,汪丽君*,邸琦 . Strategy of Urban Spati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Environment Regeneration - A case Study of Zhongwei City, Ningxia[C]. EAAC 2015东亚建筑历史学大会论文集2015.11(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指导研究生,我校界定的高水平B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17] Lijun Wang, Jingru Zhang.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Typological Method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New Regionalism[C]. 2014年CEABM第四届土木工程、建筑与建材国际学术会议,海口,中国. 2014.5(EI检索号:20143218034642)

[18] 汪丽君. 基于类型-形态分析方法的历史环境建筑设计教学研究[C].2014年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0);

[19] 郑颖,汪丽君. 从物质空间更新到社会机能再生—社区微更新视角下的本科三年级“城市建筑”设计教学探索[C].2014年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0);

[20] 汪丽君,孙旭阳,舒平. 极端寒冷气候下农村低能耗自循环住宅原型设计—以内蒙古陶海牧场住宅原型研究为例[C].2014中国建筑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11

[21] Ping Shu, Jun Xu, Lijun Wang*. Research on the Green Urban Morphology Based on BIM —A Case Study on the Urban Design in Nanhe City[C]. 2013年GBMCE第三届绿色建筑建材与土木工程国际会议(EI检索号:20134316888008, ISTP检索),2013.6(通讯作者)

[22] Lijun Wang, Xi Zhang, Xuyang Sun. Nature Regeneration—Study on the Ecological and Regional Performance of Earthen Materials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C]. GBTM 2012第二届绿色建筑技术与材料国际会议(EI检索号:20132316405342),2012.12

[23] 汪丽君. 基于历史环境再生视野的建筑设计思维教学研究[C].2012年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

[24] 汪丽君,李琳杰. 邯郸地区乡村聚落历史环境的人文解析——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的分析[C].第十四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1

[25] Wang Lijun. Study on Typology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A case on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Guangfu ancient town protection and Surrounding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Handan City[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 Planning Conference 2010(IACP国际规划年会2010),2010.6

[26] 汪丽君. 从当前建设实践的发展谈二年级建筑设计入门阶段教学新思路的应对,[C]. 2008年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专利情况

1、光伏集成窗(动态),2019307243972(外观设计)

2、一种建筑动态表皮用光伏组件联动装置,2019223489684(实用新型)

3、一种人因交互的智慧安全出行引导系统,2023107437386(发明专利)

4、一种人因交互的智慧出行引导标识,2023216000398(实用新型)

5、引导标识(人因交互),2023303851424(外观设计)

6、一种中华錦楼的建造方法,申请中(发明专利)

 

荣誉获奖

1、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22

2、天津大学工会积极分子,2023,

3、天津大学“教工示范岗”,2021

4、天津大学第十四届 “我心目中的十佳好导师”,2021

5、天津大学 “三八红旗手”,2020

6、天津市“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骨干成员,2019

7、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2005

8、《罗马风建筑》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2

指导学生竞赛获奖:

1、2021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2、2019第一届国际光伏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3、2019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硕博组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4、2018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5、2016“第五届亚洲建筑新人赛”指导本科生郑芷欣同学获中国区第二名,亚洲第五名,唯一指导教师(国际二区)

6、2015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硕博组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7、2015“第四届亚洲建筑新人赛”指导本科生梁璐同学获中国区第四名,唯一指导教师(国际二区)

8、2014“第三届亚洲建筑新人赛”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国内选拔TOP10奖优秀指导教师

9、2014第一届“百川杯BIM竞赛 ”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10、2013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铜奖优秀指导教师

11、2013“中联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12、2013第三届“霍普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13、2012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优秀奖指导教师

设计项目获奖

1、2023“天津市天津大学六村25号楼4门加装电梯工程”获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2022“天津市天津大学六村25号楼4门加装电梯工程”获 “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城市更新一等奖

2、2018“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市风貌研究”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3、2017“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市风貌研究”获天津优秀城乡规划一等奖

4、2017“河北省香河县城乡整体风貌规划” 获河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5、2018“河北省香河县城乡整体风貌规划” 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优秀奖

6、2017“北湖美域”获天津市“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7、2015“河北工业大学生物辐照技术研究中心”获天津市“海河杯”工程建设BIM应用设计三等奖

8、2015“河北工业大学生物辐照技术研究中心”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最佳BIM普及应用奖”

9、2014“南和县城总体城市设计”获河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10、2014“南和县城总体城市设计”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优秀奖

11、2009“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小学”获中国建筑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12、2005“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小学”获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

13、2004“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小学”获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

14、2004“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小学”获建设部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15、2003“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小学”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标准编制

1、2023主编河北省地方标准《县城特色风貌设计标准》

2、2024主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城市高强度片区空间包容性优化设计导则》

2、2023参编天津地方标准《天津市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系列标准》

3、2023参编天津地方标准《天津儿童友好空间指南》

4、2023参编天津地方标准《天津市社区适老适幼设计导则》

5、2022参编地天津方标准《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技术规程》

 

学术兼职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库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居住建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城市更新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住宅与成品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建筑标识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建筑学会理事,天津市建筑学会健康住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第一届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科技协会城镇更新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SCI国际学术期刊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Design Management、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审稿人

 

微信公众号:UMR大城小事工作室